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2010年02月22 00:00:00 来源:中国制冷空调技术网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除水电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外,自上世纪80年代,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应用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小风电等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十五”期间,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时期,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比2005年的7%左右上升了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1.8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了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向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10%的战略目标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同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除水能外,我国资源丰富、近期利用技术较为成熟、开发潜力较大的主要还有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地热、海洋能利用等在中远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可再生能源近年未发展的形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风力发电规模化发展风头正劲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4-2005年,我国政府分别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得出陆地10米高度层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和2.97亿kW的结论。但是,联合国开发署太阳能风能资源评价研究对我国风电资源的评价大大高出了国内权威部门的结论,指出,我国可利用的陆上风能资源在十多亿千瓦以上,风电实际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结论。中国工程院综合现有的国内风能资源研究成果以及国际机构的研究结果,提出我国陆地风能资源的基本结论:10米高度层理论储量在40亿kW以上,技术可开发量的底线为3亿kW,实际可开发面积约20万km2。如果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在50米高度层上,1km2布置6-8MW风机,我国20万km2陆地可开发面积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可能达到14亿kW。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的并网风电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十五”期间,风电发展提速,2006年加速发展,总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08年的1200万千瓦(见图1),年增长率超过100%。风电装机容量在2004年位居世界第1O,到2008年底上升为世界第4位。

风电特许权项目是促进我国风电规模化国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03年开始,国家连续组织5期风电特许权项目,以上网电价和设备的本地化率为条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

5期共计49个项目项目,确定了880万千瓦建设规模,同时有效地降低了风电的上网电价,促进了风电投资多元化,提高了风电装备国产化和本地化的能力和活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750kW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2007年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1.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1.5兆瓦风电机组开始规模化批量生产,2兆瓦级及以上的风电机组正进入研制阶段并开始试运行。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外商已开始在我国采购风电设备零部件。2008年在风电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6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国外产品占35%;在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55%,国外企业占45%。此外,我国已经建成了250多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并积极推动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平台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总之,我国的并网风电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2008年又将201O年的发展目标修订为10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将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即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从而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形成6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营造出风电场开发的广阔市场。从2007年和2008年的发展形势判断,2010年可望达到3000万千瓦,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1亿千瓦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发展的长期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准备,大约在2020年前后,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电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千瓦,占届时发电装机容量的1O%。2040年或2050年实现5亿乃至10亿千瓦,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利用5-10年的时间,在2010至2015年期间,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为实现长期目标奠定技术、产业和人才基础。

离网型小风电也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到2008年,已经推广了约38万台小型风机(总容量约7.5万kW)用于边远地区居民用电,估计目前有约30万台小风机在运行。我国已经形成了单个系统容量从100W到10kW的系列成熟的小风机产品,在2008年生产的50000多台小风机中,有20000多台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风电市场,国际社会预计,我国能在2020年以后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安装国家和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国家。根据各方专家的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1-1.2亿千瓦。总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电力需求充足,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二、生物质能发展困难重重

生物质能资源种类繁多,利用技术多样。生物质能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油料植物、能源作物、生活垃圾和其它有机废弃物。

目前,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为1.5亿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2亿吨标准煤,小桐子(麻疯树)、油菜籽、蓖麻、漆树、黄连木和甜高梁等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潜在种植面积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工业有机废水和禽畜养殖场废水资源量,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近800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根据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生物质能利用重点将是沼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

我国的沼气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尤其是户用沼气,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自2003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被列入国债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年投入规模超过25亿元,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户用沼气已经形成了规模市场和产业;自2000年,畜禽场、食品加工、酒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也开始发展,到2008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约300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4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达到2700多处,年产沼气约10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燃料。同时,随着沼气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的户用沼气系统和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施工,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沼气技术服务机构,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了专业化的设计和施工队伍,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2007年7月,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示范基地,部分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范围和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明显优化,农民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中获得的收益不断提高。

农业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和地位不断上升。到2015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化。生物质能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日趋明显,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到201O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000万户(新建1800万户),占适宜农户的30%左右,年生产沼气155亿立方米;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6000万户左右,年生产沼气233亿立方米左右,并逐步推进沼气产业化发展。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00处,年新增沼气3.36亿立方米;到2015年,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000处,年产沼气6.7亿立方米。

除沼气外,我国其它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生物质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但目前的开发利用规模还有待扩大。到2006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20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170万kW,碾米厂稻壳发电5万kW,城市垃圾焚烧发电40万kW,此外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的示范项目。截止2008年底,共投产150多万千瓦。生物质气化以及垃圾填埋气发电方面,2007年投产10多万千瓦,在建20万千瓦。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在建,装机规模超过20万千瓦。混燃项目装机约50万千瓦。但是,对于达到2010年和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仍需解决资源分散、原料收集成本高、原料供应的连续性和保证度等问题。

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为了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国家积极推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和试点示范工作。“十五”期间国家批准建设了4个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形成年生产能力102万吨,自2004年,先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2006年产量达到了165万吨。2007年以来,国家开始限制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势头变缓。近期内我国生物液体燃料的重点技术研发方向是利用非粮食原料(主要为甜高梁、木薯以及木质纤维素等)生产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等油料作物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技术,并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建立生物质液体燃料加工企业。目前,以甜高梁、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小桐子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已开展了小规模试验,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积累了经验。预计到2010年,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可达到20万吨,总计年替代200万吨成品油。与此同时,我国的部分企业正在研究开发以秸秆、木材等非粮食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望在2010年前后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但是总起来看,不论是生物质发电还是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达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局势扑朔迷离、困难重重。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超常规发展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亿焦耳/平方米,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具有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特别是西北、西藏和云南等地区,太阳能资源尤为丰富。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成熟的技术,其应用的市场障碍主要是成本过高以及硅材料的短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在4-6元/千瓦时左右,与商业化应用有相当的距离。但是,自2004年,在国际光伏市场尤其是德国、日本市场的强大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包括晶体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能力都大为增加,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2000年,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10兆瓦,但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500多兆瓦,居世界第1位,出现了跳跃式发展。自2006年以来,一些光伏生产企业又鉴于光伏产业链的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即上游环节(硅锭/片的生产)能力小,下游环节(组件的封装)能力大,造成国际市场多晶硅原料的紧缺和涨价,开始考虑投资硅材料的生产,2007年已经形成了1000吨左右的生产能力,2008年可能生产4000吨的生产能力,估计2010年我国的光伏发电产品产量可能突破5000兆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

在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方面,2002-20 04年,国家组织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47亿元的资金,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和陕西等12个省(市、区)的1065个乡镇,建设了一批独立的光伏、风光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站,其中光伏电站占大部分,应用了1.7万千瓦的光伏电池,促进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兴起。但由于光伏发电价格高昂,与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蓬勃发展的产业相比,国内光伏市场发展步伐稍缓,但一直处于稳步发展和上升状态。

特别是各地结合城镇建设,推广屋顶计划、路灯等太阳能发电产品的应用,使得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底,累计光伏发电容量为20万千瓦,其中40%左右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用于解决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此外,通信等工业领域和光伏消费品的市场份额也在增长。

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支持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光伏发电采取了稳步发展的原则和策略。在今后5-10年内,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一方面还将以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为主,解决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将建设光伏发电20万千瓦,为2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即目前我国1/3的无电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用电;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屋顶系统的经验,在经济较发达、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公益性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以及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此外,还将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系统的示范,为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做准备。到2010年和2020年,光伏系统在这3个方面的应用总量将达到约40万千瓦和180万千瓦。

四、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稳步推进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用于提供生活洗浴热水,为提高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8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约1.35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500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O%,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形成原材料加工、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和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同时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兴产业,目前有13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太阳热水器生产企业。尤其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真空管热管技术,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真空管热水器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年产量超过1600万平方米,占世界真空管热水器市场的90%以上。同时真空管热水器以其优良的性能,出口亚洲、欧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

近年来,随着与建筑结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设完成了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项目,太阳能热水器与房地产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理念逐步被建筑行业所接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开展,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农村的新农村改造项目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北京等一些地区还开始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农户供暖。2005年底,建设部颁布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技术规范,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联合召开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大会,鼓励地方出台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应用的政策,承诺加大对太阳能热利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

除了太阳能热水器外,我国正在开发和扩大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域,包括太阳能供暖、制冷空调、海水淡化、工业加热、太阳能热发电等诸多领域,已经开始前期的研究和示范系统建设工作。根据2008年的初步统计,如果不考虑水电和传统的生物质利用,在我国7000万吨标准煤的其它再生能源利用量中,太阳能热水器就提供了1/3以上。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热水器利用技术成熟,具有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的热水器市场方面出现了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并驾齐驱的局面,因此太阳能热利用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甚至在今后的能源的供应中能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我国将继续在城镇推广普及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灶、太阳房等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 能源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2008年下半年不期而遇的金融海啸的影响已经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从金融体系扩散的实体经济,并开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国际上主要的发展机构开始大幅度下调对包括对我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的预期,覆巢之下无完卵,此次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的对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2009年发展形势的判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世界各国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没有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增长趋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国会延长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2009年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退税政策得以延续,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二是,日本恢复了停滞了两年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日本光伏发电市场将重新启动;三是,中国政府进一步规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核准了10多省区、70多个项目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和提高了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规划6个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并准备启动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四是,欧盟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得到保障,因此,尽管会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其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具有价格竞争力比较优势的风力发电的快速增长势头,将会得以保持。

2、主要依赖投行支持的光伏发电产业将遭遇融资瓶颈,重新洗牌不无可能

除了日本的夏普、京瓷等少数企业之外,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光伏发电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和扩张,得益于风险投资的倾力支持,自2005年开始,我国的光伏发电企业先后有17家在海内外上市,募集了发快速扩张的资金,形成了尚德、英利、赛维、天合等10多家大型企业和数百家光伏发电中小型企业,也催生了徐州中能、洛阳中硅、星光硅业等~批多晶硅生产企业。但是,不容否认,2005年以来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存在着“泡沫”。估计,2009年,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也可能是这些企业,与年初相比,在美国上市的光伏发电企业的市值下降幅度均在80%以上,进一步的融资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加之国际光伏发电产品需求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可能受阻,中小型企业的增长将更加困难,除少数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企业之外,国内一批多晶硅原材料生产企业,可能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2009年我国和世界光伏发电市场虽然会仍然保持增长的势头,但是,增速将大幅度下降,进而转变为消化近年来形成的市场泡沫,整个行业开始重新洗牌不无可能。

3、粮食价格上扬和石油价格下滑对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影响巨大

2006年下半年以来开始世界粮食危机造成的粮食价格上扬,使得世界各国政府开始保护粮食市场,包括我国政府在内,开始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之国际油价一路下滑,饱受争议的以粮食和糖类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将会收到粮价上涨和石油价格下滑的双冲压力,进一步增长的困难很大。

而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尚未成熟,2009年,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前景不会十分光明,陷入停滞也不会是天方夜谭。我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在2007年以来,已经开始陷于停滞,2009年的形势也不会有的大改观。四、风电建设速度取决于电网建设,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是中国风电发展的主要方向

世界大多数国家风电发展主要以分散的小型风电场为主,我国起步阶段也是以5万千瓦以下的小型风电场为主。由于我国风电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国家实行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促进风电项目规模化发展以来,我国风电集中规模化发展成为主流,由此而产生的电网接人和电力输送问题将成为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一是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二是加速发展分布式风电,在电网覆盖地区,实施供电侧人网。因此,2009年除了国家正在规划的几个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需要电网建设的配套之外,对于分布式风电的入网的技术和政策问题也会提上议事日程。

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nbsp;

我国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丰富的资源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的可再生能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一些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商业化发展水平,从资源、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在近期都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根据我国制订的发展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可以达到15%以上,2040年之后可以达到30%或更高的水平,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今后5-10年将是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大规模利用的起步阶段,能否抓住机遇,打牢基础,迅速形成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是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所在。总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需要产业、研究机构等社会各界持之以恒的努力。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