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转型 走地源热泵的科学大道

2010年08月26 00:00:00 来源:中国制冷空调技术网

“江苏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人口大省和能源紧缺的省份。江苏的能源绝大部分从外地引进,人均资源少、人口密集的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探索高效、低耗的发展模式。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提倡和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点的地源热泵技术应用,既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顾小平

2010年第二届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不久前落幕。作为此次论坛主办地代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站在政府的角度,阐释对地源热泵行业及其在江苏推广的规划前景。有了全局层面技术和方向的正确引导以及具体项目的扎实落实,得益于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高度重视,顾小平对地源热泵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积极探索低碳、生态、绿色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许多省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趋势,江苏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顾小平介绍说,热泵技术作为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手段,这些年来在江苏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江苏已有南京鼓楼江水园等一批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项目成为国家级项目,其中有些项目还特别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实施;南京朗诗国际街区等许多新型社区也使用了热泵技术供热。江苏正通过两个转型,在地源热泵发展的“科学大道”上越走越远。

单项转向集中,立足全局领发展

借助地源热泵等技术的成功应用和推广,江苏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顾小平介绍,从2006年到2009年,江苏省先后有41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得到了国家财政支持;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在财政资金中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建筑节能的示范项目,近几年来,已陆续安排80个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的示范项目。去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南京市被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扬州市和涟水市今年也进入这一名单。

为了让可再生能源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作了大量重要工作,引导行业转型。

去年底,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省政府并出台了《关于在全省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的意见》,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理念推广到城乡建设各个领域和相关环节。从今年起,江苏从主要针对单体建筑节能示范包括单项技术节能进行引导,向区域、集中示范和技术基础示范方向发展。因此,江苏今年引导资金投向若干建筑节能和绿色节能的示范区,由此提出十大工作,在未来几年内进行重点突破,从建筑节能延伸到城乡建设各个领域,更好更快地贯彻低碳、生态、绿色的要求,争取用两三年时间,在发展理念模式的转型方面求得突破。

与此同时,省政府在出台《意见》之后,相关经济政策、法规政策都陆续形成具体的措施和落实。

公建转向民居,让成果遍地开花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和编制“十二五”规划。在摸清各地资源的大前提下、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政府未来将更大规模推广,而且不仅仅针对公共建筑,还要包括民居。顾小平希望,江苏省未来能够通过重点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推进全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大发展,包括热泵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

顾小平在国外考察时发现,一些国家的居民早已用海水源来供热、供冷,这对他的触动很大。不少人关注这一进程,特别在江苏某些冬冷夏热的地区,很多住在商品房的家庭甚至要装五六台空调才能解决问题。此外,现在大量项目采取地板采暖的模式,顾小平认为这些投入无论从运营成本还是从热利用效率角度来看,都很不经济。

这几年,江苏省一些住宅小区已经承建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项目,顾小平说,有必要从技术、经济及运营管理模式方面进行总结。

“最近,我到武汉去看一个住宅项目,3.8万平方米的规模,应该说,整体上使用热泵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这对于江苏在热泵技术集中供冷供热的推广方面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运营管理环节,采取什么模式来确保热泵应用的正常效果,这点很关键。搞得好,对热泵技术的推广会 产生正面效应;但如果搞得不好,则必定会影响后期推广。”他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内部正在进行地源热泵推广的讨论,目前,这项技术在公共建筑以及区域供冷供热项目中都不成问题,例如无锡太湖新城有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应用规模。但是,未来如何在居民社区中施用,需要思考和研究。目前,江苏多个小区的供冷供热项目正实施地源热泵工程,大量问题仍待解决。

“我感觉,无论是建筑节能还是我国集约型的城乡建设,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前景。”顾小平最后总结。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