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和信息化或成冷链物流方向

2011年06月16 00:00:00 来源:中国制冷空调技术网

6月2日—3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贸易处主办的第三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中美双方的冷链代表以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代表分析了中美冷链物流存在的差距,更试图寻求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突破。

“冷链物流应走集约化路线”

据相关媒体披露,物流占我国GDP的比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多,物流环节过多被认为是推高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冷链物流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认为,流通环节过多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不同于美国的集约化物流业。

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没有升级,低价值的初级农产品占主要比重,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高成本的继承,如油价、交通费和罚款等,“运输和仓储服务自身的收费其实很低”。

他认为,解决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的关键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产业链,“中国也应该像美国一样走集约化路线。”生产的相对集约是提高农民在流通中的话语权、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

据招商美冷国际业务总裁尼尔莱德介绍,美国的冷链物流最初也是以零售商为主,后来慢慢转变成服务运营商集中服务,美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全国有规模的生产设施运输企业将冷冻食品全程冷链运输到全国5个地区配送中心然后再送到零售的仓储中心。

这5个地区配送中心,每个配送中心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库容面积,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冷链物流中心,从这里输出的产品99%已经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成品或半成品。

河南众品集团供应链总监陈锐说,中国的冷链物流存在企业物流介入、整体供给不足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三大特点,但是集中度非常低,前十名冷链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6%。他认为,中国的冷链商业模式创新非常重要,这背后是效率和组织方式的创新,包含了战略定位的创新、业务系统的创新、配送模式的创新、供应链网络模式创新和交易模式创新等。

信息化是冷链物流发展方向

中美在冷链物流商业模式上存在一定的距离,但装备和技术并无悬殊。在第三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上,制冷机组的代表美国开利,冷链的保温材料代表拜耳科技,物料搬运设备代表力至优叉车以及冷链信息化的代表武汉翼彩科技等代表都表示,中美冷链装备和技术方面并无大的差别,关键是使用意识和整个物流环境的差异。

力至优叉车(天津)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齐新涛说,电叉车既方便操作又环保,对食品行业尤其安全,在西方物流中的普及率是80%,而在中国仅为30%。

很多企业仍然将价格放在第一位,认为电叉车对他们来说没必要,其实从长远来看,电叉车的使用寿命是6年左右,比使用燃油叉车要划算得多,而且也环保安全。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意识不到这点。”

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曙光冷库分公司总经理钟爱阳也认为先进的技术装备确实能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化需要增加成本,需要新的技术如GPS、温控、封闭站台、WMS等,而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资金上进行平衡,这不是很多企业能够承受的。但是他坦言,技术装备对企业发展确实非常重要,信息化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