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明年初强制推广
《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日前已启动,记者获悉,明年起,全市新建、改扩建的建筑都将按此标准为依据执行,并于明年初向全市强制推广。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同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会很宜人
“当你骑着自行车下班回家,一路上有大树的浓荫,雨后路面能渗水,不太潮也不太干;社区里凉风习习,非常宜人;所有的绿色植物都种植在自然光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作为撰写《标准》的主要参与人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向记者描绘出一幅画卷:绿色建筑将依托人的感受,实现人和自然的完美融合。
走进绿色建筑中,每层楼梯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道设计得非常舒适;滚梯、扶梯都有感应控制,只在有人乘坐的时候才运行;楼道内的灯都是声光感应的,只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亮起来。
进门以后,空气新风系统会自动从低耗能运行向人体舒适的运行状态转化,如果室外空气很好,空气系统将优先提供新风,让人在室内感受四季变化;如果室外光线充足,室内照明就不会开启;到了冬季,室内外的温度将自动进行热交换,室内温度将控制在宜人的水平。
公共建筑中的会议室会安装智能新风系统,会根据室内二氧化碳的总量控制新风的风量;公共区域的水喉都将感应式出水;洗手的水将在卫生间内回收并生成为中水,用于冲厕;室内的装修都采用蓄能材料,太阳照射时会储存能源,等冬天夜间天冷了再自动散热。
建筑花费先多后省
参与编写《标准》的专家测算,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并不用增加太多建安成本。即使增加的建安成本,也将被建筑使用后产生的节能效果冲抵,3到5年就能省回来。
中建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所副所长曾宇说,绿色建筑的成本要以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考量,“我们不提倡盲目使用高技术,建议采用少耗能、不耗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被动技术,适宜技术和成熟技术,这样能降低建设成本,而成熟技术也能取得和高技术同样的效果。”
曾捷说,以往的统计显示,如果是住宅,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增量成本与普通建筑相比,每平方米增加50元以内。大型公共建筑虽然计算方式更复杂,但也不会高很多。她以节约水资源举例说,资源节约需采取3个步骤,首先要采用节水器具减少用水量,其次要使用节水灌溉、冷却塔等提高使用效率,第三使用非传统水源,如再生水、建筑中水等,寻找自来水的替代品。专家预测,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 在3至6年的运行过程中就能收回。
强制标准明年推行
曾捷说,《标准》编制完成后,计划将作为强制地方标准推行,可能首先推行部分强制条文。
按照目前的工作时间表,明年上半年,这份《标准》就将出炉。
据北京市规划委和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出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并审批通过《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为因地制宜地配合国标,需要推进《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曾捷说,此前全国共有200多座星级绿色建筑,北京中粮万科长阳半岛住宅和广联达信息大厦分别是三星级绿色住宅建筑和三星级绿色公共建筑。
《标准》推出以后,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都要符合《标准》,并要做绿色节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据了解,绿色建筑中要达到六个指标的平衡,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
“我们希望在《标准》颁布以后,新建小区单体建筑的位置要更顺应风的流向,减少热能环境,控制绿地率。”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