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服务业未来五年将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会员从89家递增到560家;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76家递增到782家;节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1.6万人递增到17.5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3亿元递增到836.29亿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1亿元递增到287.51亿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年节约标准煤能力从86.18万吨递增到1064.85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15.45万吨递增到2662.13万吨;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
在1月13日举行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2010年度峰会上,EMCA副主任谌树忠做了《“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简称《报告》),上述印证“跨越式发展”的数字就出自这份报告。
节能服务产业正在“热”起来,从此次峰会上可以充分感受到。去年400多人参会,今年人数翻了一倍。而会议间隙,与会者们的交流也格外热闹,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位老总端着盘子连换了几桌,为的是“多跟同行们交流些信息”。而会场外的一排展台,也吸引了颇多的观众。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有两个模型,分别是水泥厂和玻璃厂的余热发电循环利用项目。“我们负责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及项目各项手续的办理等工作,合作企业提供建设场地和余热资源,所发电力由合作企业使用,项目受益由双方长期共享。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签约余热发电项目28个。”该公司董事长陈作涛说。
“刚开始,我们说服企业建余热电厂时,很多企业都以为我们是骗子,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建了一些示范性的项目,公司的业务才慢慢好起来。”该公司工作人员范清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增大,企业的项目也越建越多。“今年的拉闸限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很多企业真正开始考虑节能减排了。”
“我们余热发电厂所发的电,以工业用电价格的60%卖给所服务的企业。我们挣的就是发电的钱,虽然项目投资大,但运行成本低。”范清说,2007年成立的天壕,将争取在今年上市。
余热发电现已覆盖水泥、玻璃、钢铁、有色等各个行业,而天壕主要服务的企业集中在水泥和玻璃两大行业,慢慢也开始进入冶金行业。“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也有一些著名的民营企业,因为电厂的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服务对象都是具有稳定发展能力的企业。”
在范清看来,他们最大的对手就是那些准备自己做节能项目的大企业,因为他们有钱也有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研究节能技术,我们只有占据科技制高点才能有领先优势。”
2010年12月20日,天壕低碳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由从事合同能源管理(EMC)的企业集团投资设立、以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
事实上,重视提升技术已经成为节能服务公司关注的重点。《报告》称,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成立节能技术研究院、所、中心87个;取得国家专利1582项,其中发明专利317项。
《报告》还显示,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工业领域的较大型节能项目仍然是拉动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企业节能潜力大,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大,遥遥领先于建筑行业,占总投资的71.7%;建筑和交通分别占总投资的26.3%和1.8%。
“我们从1997年就开始做节能服务,刚开始做中央空调的安装,后来做 酒店节能项目改造,到现在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建筑节能管理系统。经过我们节能改造的项目,可以比原来节能50%。”参展的深圳嘉力达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淑良说。
他们有一套节能监测设备,可以测出建筑的具体用能情况,再通过节能监管平台,给出一套具体的节能措施。“目前我们的服务目标主要是学校、医院等一些事业单位和国企,这样的单位对节能比较热心,信誉也有保证。”
而作为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小型节能服务公司,北京爱社时代科技[6.33 2.10%]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节能服务前期投入比较大,资金回收比较慢,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实行更多的节能服务项目,希望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尤其是贷款方面的支持。
“我们没有资金优势,提高技术门槛成为了我们这些小公司生存的法宝。”该公司工作人员笑着说。
未来应该是乐观的。《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十一五”期末的782家发展到2500家,行业从业人员突破100万人,节能服务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同时有效带动节能技术研发创新、节能产品制造、节能工程设计、节能咨询评估等相关行业大力发展,形成以节能服务为核心的配套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