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朱江洪
低调但充满力量,业内习惯如此评价朱江洪。从接手冠雄塑胶开始,朱江洪就不断展现出“扭亏专家”的能力。此后,在格力“父子之争”中,朱江洪的霸气表露无遗。然而,朱江洪并不愿意过多出现在媒体的聚焦之下,相反,与媒体打交道的任务更多落在董明珠的身上。低调的朱江洪负责生产研发,高调的董明珠负责销售,十年“朱董配”造就了格力电器的传奇。
救火队长
1 9 8 8 年,朱江洪从广西回到故乡珠海,先后把冠雄塑胶工业公司、珠海空调器厂带出亏损的泥淖。1992年,这两个厂合并,组建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朱江洪被任命为总经理。而朱江洪灿烂的职业生涯的正是从救火队长开始。
救火队长的秘诀是什么? 朱江洪认为没有亏损的行业,只有亏损的企业。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亏损?如果是行业不行了,或者说这个产品已经受到淘汰了,那么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不一定是个人能力问题或者责任心的问题。相反,如果别的企业运行的很好,而自己却不行,这个关键就是人的问题。任何一件事,只要是用心去做,扎扎实实去做,就一定会把它做好。朱江洪深信这一点。
冠雄塑胶和珠海空调器厂都是在亏损之中被朱江洪起死回生,而朱江洪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管理。“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再就是物的管理。你首先要把人心鼓动起来,因为人心涣散,对企业都没有什么兴趣了,没有信心了,他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活干得最好。当时那个厂确实人心很涣散,员工在工厂里面工作拿的钱也不多,就是一、两百块钱,而且也没什么任务,他就不如跑到外面去,倒点小商品,一个月还可以挣500多块,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把人心笼络起来,你是企业的员工,你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企业搞好起来,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大家都要想办法,你不能分你我,哎呀,这个企业是你的,不关我的事。那么企业好坏大家都有责任,就必须要从纪律上严格要求,不允许出去倒卖小商品,你必须要上班,必须要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些领导可能在纪律上抓得不够狠,你愿去就去了,反正也不拿我自己的钱。”
实际上,管理的问题恰好是当时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普遍问题,格力的案例也不是个案。国企改革究竟能不能改好?国企究竟能不能办好?这个问题也是很现实的问题。朱江洪认为国企有它的优势,最起码,与民营企业相比,从银行到政府的支持肯定会偏向国企多一点,它在社会上应该得到很多部门的支持、关怀,包括市领导、各个部门领导等等都会过问这个事情,因为它是国家的企业。国企的人才在最初还是有优势的,毕业分配很多都愿意到国企,而不愿去私人老板那里打工,因为国企有铁饭碗,退休有保障等。还有资金,银行肯定会倾斜一点,所以国企是有优势的。但是为什么偏偏国企又办不好呢?关键的问题就是思想观念。在国企当中,任何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干,但是也都可以兢兢业业地干,大家都拿着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总经理如果能够把观念转变过来——虽然这个企业不是我的,但国家委托我在这里管,我就要实现个人的价值,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职工的拥护,我就必须要把它做好。这样,你才可能把国家的资产当成像自己的资产来经营,你花的是国家的钱,但是要像花自己的一样。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朱江洪大胆改革。
“我也会担心改革的失败,我也受到一些指责,因为你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往往有些企业一碰到这个问题,就收缩了,但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个脾气,如果错了,我就要顶回去,搞不好还要争吵起来。我认为必须要这样做,我的企业才可能发展。最终我的效果摆在这里,每年大量地提供税收,解决就业问题,企业的知名度对地方也是贡献,同时还有辐射作用,我的原材料、零配件可以带动一大批企业,所以谁也不得不承认。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你只要愿意给我做,我就要认认真真把它做好,我首先要对得起我的良心、我的员工。”冲破了思想的禁锢,格力电器为独领中国空调行业之风骚奠定了基础。
父子之争
2003年12月18日,评论人士仲大军在广东《粤港信息日报》(现更名为《民营经济报》)刊登了一篇标题为“格力再现禇时健式人物”、副标题为“格力集团内部人事之争的核心是企业资产归属问题”的评论性文章,该文以点评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两者之间关系为引,将矛头对准在格力电器担任董事长的朱江洪,把朱江洪描绘成一个“59岁现象”的人物,一个侵吞国有资产的“禇时健式人物”。
《格力再现禇时健式人物?》一文言辞激烈,文中提到:“格力集团内部历来存在着最高领导权力之争。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徐荣…&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