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在四川蒲江竣工
首个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四川蒲江库项目竣工典礼1月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举行。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司官员指出,此举具有行业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国家有了直接管理的储备肉冷库,国家有效调控猪肉市场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国家储备肉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加有效地调控市场。”
据悉,此前国家储备肉一直采取租用社会库的模式,存在着诸多风险和卫生安全隐患。
作为负责国家储备肉的收储与投放调控的部门,商务部于2007年5月曾出台“国家储备肉应急预案”,随时准备动用储备冻肉以平抑猪价飞涨。
中商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海飞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并无国家储备肉制度,但有类似这种安排。比如国家对生猪屠宰后统一送入冷库,然后按照计划分配调拨供应城乡市场。
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储备肉制度,由各省市冷库代储,但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的实际掌控难以把握,偶闻地方擅自调拨国家储备肉或投放市场牟利的事情。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去年即由发改委立项,各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批复建设第一个中央库。
刘海飞介绍说,建立国家储备肉制度对宏观调控肉类市场,稳定物价发挥了良好作用。比如,2007年某个时段,猪肉价格飞涨,中国食品集团公司从国家储备肉中拿出20万吨投放市场,肉价应声下跌,“放大作用”功不可没。
据了解,欧美发达市场没有国家储备肉制度,主要是因其市场高度成熟,企业订单式生产,供需平稳。但我国居民食用肉中65%是猪肉,而生猪养殖存在周期较长、分散养殖情况突出,市场供给容易出现波动。
此次蒲江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是由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具体建设和管理的国家重点项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发展规划,包括四川蒲江库在内,华孚集团共负责在全国11个省市分两批布局建设11座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每个冷库的猪肉储存规模均在万吨左右。这些冷库建成后,可辐射全国17个省市,形成较为强大的冻猪肉吞吐和市场调控能力。
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生猪养殖业稳定发展,提高生猪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保障猪肉市场供应,防止肉价大起大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除四川外,我国生猪主产区的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及东北,都有望建设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每个万吨级的冷库投资在1亿元左右。
国家储备肉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两部分,商务部负责中央储备肉的行政管理。中央储备肉以4个月为一储备周期,即4个月完成一次轮换。
承担国家储备肉加工的生产厂,要有与生产规模配套的活猪接收、检疫检验和待宰设施;设有病畜隔离圈和急宰间及其相应的设施;屠宰车间要分清洁、半清洁和非清洁区,具有完善的给排水条件,生产工艺不得交叉迂回;活猪自麻电、放血到白条肉成品的全部屠宰加工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
加工分割冻猪肉的生产厂,要设有专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分割车间。
储备库须做到库温稳定,必须保持在-18℃以下。在正常情况下,一昼夜温度升降幅度不超过1℃,在肉品进出库过程中,库温升温幅度不得超过4℃。
国家储备肉储存库应选择交通运输方便(一般应有铁路专用线)、水电充足、易进易出、冷藏储存库容量在3000吨以上的冷库,重点在大中城市销区及周边地区选择。
储备肉制度是国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建立的一项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国家的储备肉是一项应急的措施,在需要的时候动用,中央储备的管理属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